【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潘小多】2025年大阪·关西世博会(以下简称大阪世博会)12日在日本大阪举行了开幕式,并于13日正式开园。本届世博会以“构想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为主题,共有158个国家和地区、7个国际组织参展,距离上一次大阪世博会时隔55年。
据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在12日的开幕式上,日本天皇、皇后、秋筱宫夫妇和石破茂首相以及来自各参展方的相关人员等约1300人到场。德仁天皇在致辞中表示,我们希望大阪世博会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努力创造可持续未来的契机,不仅尊重自己的生命,也尊重周围人的生命和自然界中其他多种生命形式。
石破茂首相随后发表讲话说,当前世界正面临各种分裂的危机,“在这样的时代,全球人民聚集一堂,共同面对生命这一主题,接触前沿技术、多元思想与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据NHK报道,13日9时,世博会正式开园。会场中央的巨大环形屋顶上有近万人高唱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热烈欢迎来访观众。这个巨大的环状结构周长约2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也是大阪世博园的标志。
为期半年的本届世博会,将展出多种旨在解决社会问题的次世代技术,例如由诱导多功能干细胞制造的可跳动迷你心脏,最新的仿生机器人,以及空中飞行汽车等。此外,所有参展国家、地区及国际机构都将拥有各自的“国家日”,届时将通过各种活动介绍本地传统与文化,并与参观者互动交流。
海外馆历来是世博会的看点,本届世博会的海外馆也各具特色。据日媒报道,卡塔尔馆由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操刀,成为建筑爱好者必打卡的场馆。新加坡馆的主题是“梦想·连接·未来”,其标志性结构是直径约18米的红色球体。韩国馆则在外墙设有高达8米、宽27.5米的大型显示屏,播放韩国的文化遗产、旅游胜地及利用人工智能重建的古今城市风貌等影像。意大利馆以“艺术重生生命”为主题,三层木结构建筑内部重现了与意大利历史文化息息相关的剧院、广场、庭院等景观。
据悉,中国馆是大阪世博会占地面积最大的外国自建馆之一,占地面积3509平方米,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绿色发展的未来社会”为主题。日媒注意到,中国馆的外观设计体现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竹简状的外墙上有中国古代诗文。馆内展出有中国国宝级出土文物复制品和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多媒体动态影像灯。不过最受瞩目的当数由嫦娥五号和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土壤样品。
在13日举行的中国馆开馆仪式上,中国驻日本大使吴江浩表示,中国馆形似徐徐展开的书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对未来世界发展的思考,高度契合大阪世博会主题。希望世博会观众从中国馆了解绵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和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中国风貌。
出席中国馆开馆仪式的日本大阪府知事吉村洋文表示,今年是大阪府与上海市、江苏省缔结友好交流关系45周年,希望通过大阪世博会进一步深化日中地方交流合作。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十仓雅和表示,日中关系是日本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期待各国有识之士以大阪世博会为起点,推动创新合作,共同构建焕发生机的未来社会。
日本时事通信社称,中国、日本和美国在世博会上竞相展示太空开发的成果。2020年,中国通过嫦娥五号采集到了月球正面土壤。去年6月,中国嫦娥六号又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成功采集到月球背面的土壤样品。观众有机会在展馆中近距离对比这两种土壤。报道称,日本会展出其南极科考队采集的火星陨石,而美国将展示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任务期间采集的月球样本,这是人类最后一次登月。
不过,开园首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据NHK报道,印度、尼泊尔、智利、越南和文莱等国的场馆因内装工程未完成而未能赶上开幕。此外,波兰、土库曼斯坦、科威特三国因要举办内部仪式,展馆也未能在开幕首日开放。
NHK称,原计划于13日进行的“空中飞行汽车”示范飞行由于天气原因被迫取消。此外,在大阪地铁梦洲站,前往会场的人们被迫在没有任何遮挡的广场上长时间等待,而准备离开会场的人们,也因等待进站而在外排起几百米的长龙。一名大阪女性表示“又冷,又等,一天下来没有任何可以表扬的点”。其他一些参观者也表示世博会在运营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当然,也有一些温暖的花絮,比如“世博奶奶”的如约而至。NHK报道称,76岁的山田外美代女士来自爱知县,因为在2005年的爱知世博会期间坚持连续185天参观而被称为“世博奶奶”。她早上7时便到入口处排队等候,入场后受邀出席了中国馆开馆仪式,她还制作了贴纸送给各国工作人员。
NHK评论称,在全球形势日益紧张的今天,世博会能否发挥交流平台的作用是一个时代课题。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