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流派之一,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那么,徽派建筑都有哪些特色呢?
这里主要将4大特点:
第一,就是徽派建筑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从外面看这些特征成为徽派显著特点,当然包括其他地方的建筑风格也有类似的。
第二点,就是徽派建筑一般用砖雕,木雕和石雕用来装饰,徽州雕刻继承发扬东阳工人石雕精髓,结合徽州独有的地理环境,创造雕刻历史的徽派三雕刻(石雕,砖雕,木雕)。
第三,以徽派建筑的风格来说徽派的建筑物以高宅,深井,大厅为居家的特点,高宅防盗,深井采光防火,大厅提现等级辈分。
第四,徽派建筑一般都依水依山而建,体现出了古人文化修养深厚。徽派建筑如果缺少的山水之间的点缀就会显得格格不入,比如合肥三河古镇。
徽派建筑作为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并非特指安徽建筑,主要流行于徽州六县,严州(今杭州淳安县等地)大部以及周边徽文化辐射地区(如安徽旌德、石台,泾县,江西浮梁、德兴等)。以砖、木、石为原料,以木构架为主。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还广泛采用砖、木、石雕,表现出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徽派建筑与其地区传统民居的都有共同的特点,聚族而居,坐北朝南,注重内采光;以木梁承重,以砖、石、土砌护墙;以堂屋为中心,以雕梁画栋和装饰屋顶、檐口见长。
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这里原来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为适应山区生活的“干栏式”建筑。中原士族的大规模迁入,不仅改变了徽州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与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体现在建筑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筑中典型的“楼上厅形式,楼上厅室特别轩敞,是人们日常活动休憩之处。这是因为山区潮湿,为了防止療厉之气,而保留了越人“干栏式”建筑的格局。同时,由于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狭,构建楼房也成为最佳选择,但多依山就势,局促一方,为解决通风光照问题,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变成为适应险恶的山区环境,既封闭又通畅的徽州“天井”。而山区木结构的房屋又易于遭受火灾,为了避免火势的蔓延,便又产生了马头墙。
早期的徽派建筑形式,正是外来移民与原住民文化交融的产物。明朝中叶以后,徽商崛起,雄据中国商界。致富后的徽州商人,将大量资本返回家乡,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对建筑的投入。他们修祠堂,建宅第,造园林,竖牌坊,架桥梁,盖路亭,给徽州乡村面貌带来了巨大变化。由于“贾而好儒”的特点,具有很高文化素质的徽商们在建筑中注入了自己对住宅布局、结构、内部装饰、厅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筑逐渐形成风格独特的建筑体系,并对徽商经营地扬州,杭州,苏州等地的建筑风格产生重要影响力。今日,再来看江浙沪园林布局,依旧有当年徽商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