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
黄芪,亦做黄耆,《神农本草经》称戴糁,《本草纲目》称黄芪,李时珍说,耆是长的意思,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相传,古时候有一位善良的老医生,名叫戴糁,谦和厚道,乐于助人。老人形瘦,面肌淡黄,人们尊之曰“黄耆”。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老人墓旁生长的一种味甜,具有补中益气、利水消肿、补血活血的草药称为“黄芪”。
很多人用黄芪泡水喝,因为能补气。
关于黄芪,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认为黄芪"益元气而补三焦",清代的黄宫绣称黄芪为"补气诸药之最"。
黄芪,性味甘、微温,归脾、肺经。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
其味甘微温,补气之功最优,补气诸药之最,长于补肺脾之气,治疗脾虚失运,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肺气虚弱,喘咳短气,痰多稀白、肺痿劳嗽等;甘温升补,既能补中益气,又能升阳举陷,为补气升阳要药,用于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内脏脱垂等;补脾健筋肉,益肺固腠理,固表止汗之要药,用于表虚自汗,盗汗、黄汗等;补益脾肺,运化水湿,通调水道,行水消肿,用于气虚水停,尿少浮肿;可排脓止痛、益气托毒而生肌,用治气血亏虚所致之疮疡久溃难敛者。
说黄芪,补药之长,益元气而补三焦,元气小人参矣。
补气升阳宜炙用;益卫固表、行水消肿、托毒生肌宜生用。
易表实邪盛,阴虚阳亢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