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星期二下午,在秀峰区秀峰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的一间专属办公室内,值班社区法律顾问正与居民开展“一对一”法律咨询。
这是秀峰街道联合街道司法所精心打造的“普法星期二”活动。每周二下午,专业律师准时坐镇,为居民解答法律问题。通过面对面交流和答疑解惑,不仅帮居民解决实际问题,更有效提升居民法律意识与素养,为社区稳定筑牢根基。
周二之约
与律师面对面解难题
“房东为了逼你退租,无缘无故断水断电,如果有合同,可以依据合同起诉,如果没有合同,你还可以按照相关法律条款起诉,当然,你们也可以协商解决……”8日下午,来访居民小武(化名)正在向律师咨询自己和房东的纠纷问题。值班社区法律顾问认真倾听后,逐一剖析各种解决方案。当小武提及“以牙还牙”报复时,法律顾问及时制止并告知法律风险。
听完值班律师的讲解,小武顿感豁然开朗。小武是解东社区的居民,在一次社区普法活动中,他了解到了“普法星期二”的活动,当时他只是随意听了一下,没想到这次派上了用场。他早早来到司法所等候,第一个咨询律师并获得满意答复。
秀峰街道党工委书记文斌介绍,“普法星期二”是秀峰街道办事处和秀峰街道办事处司法所共同开展的居民普法活动。司法所和律师事务所合作,请相关律师担任社区法律顾问,在固定时间来到固定场所,为居民当面解答法律问题。活动从2024年5月启动,至今已近一年,每一次咨询都有较详细记录,居民反响很好,现在这一活动不仅惠及秀峰街道居民,周边社区的居民也慕名而来,每个星期二都成为一场普法深度课堂。
普法行动
化解社区身边矛盾
小武的满意反馈让众多社区法律顾问深感欣慰。广西中心律师事务所律师苏拓是秀峰街道办事处司法所的一名社区法律顾问,自从“普法星期二”活动开展以来,他定期值班,至今已经帮居民解决过继承、婚姻、经济纠纷等多种法律问题。苏拓说,“普法星期二”活动切实为居民提供服务,律师从法律角度提供思路和方向,避免居民走弯路,快速解决问题。比如说房屋纠纷问题,很多居民遇到这件事,第一反应是着急上火,但却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解决,这时候如果找到律师,就可以明晰解决问题的方向,比如应该先找哪个部门然后再找哪个部门,如果是诉讼怎么处理,如果需要和解又是怎么处理,居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后做出选择。
同时,“普法星期二”虽固定在周二,但普法工作贯穿日常。苏拓说,他们这些社区法律顾问还会深入各个社区,参加社区的“学雷锋”、“3·15”等活动,继续为居民普法。4月8日当天,就有社区法律顾问走进解东社区,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活动现场,通过一对一咨询、集中宣讲、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居民普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据司法所统计,活动开展至今,已经接待了近百起咨询,绝大部分都得以一次性解决,少数复杂问题也得到法律顾问的耐心解答。目前,咨询最多的问题涉及继承、经济纠纷、婚姻等,“虽是家长里短,但解决后稳定了社区人心。”苏拓说。
解决问题
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刘阿姨(化名)曾带着继承问题来到“普法星期二”工作室咨询。她想让自己的孙子直接继承她名下的房产,值班的法律顾问敏锐察觉到她与子女可能存在矛盾,带着情绪前来。法律顾问先安抚情绪,提供解决思路,并科普继承法律原则。听完法律顾问的回答,刘阿姨表示自己会慎重考虑,“也不能总是赌气。”
百梓社区居民张女士也因房屋问题找到“普法星期二”。她购置的老旧房屋卫生间漏水,怀疑是楼上漏水导致,但与楼上租户、房东沟通无果,维修师傅也未能解决问题。张女士找到社区并一同前来咨询,律师明确告知,如果漏水原因确为楼上业主或租户使用造成,而楼上不配合或不及时修补,受损业主可根据《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八条、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之规定将争议提交法院处理。如果邻居不理会法院的判决,受损方可以先自己请施工队进行修补,所花费的费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再通过法院要求楼上邻居进行赔偿。
律师指明方向后,社区工作人员组织双方调解,律师参与。经过各方沟通、分析利弊,双方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共同寻找专业维修公司进行修缮,费用各承担一半。
秀峰街道司法所所长柏杰说,刘阿姨和张女士的咨询具有代表性。社区生活中,居民们遇到的问题很多都和家庭、邻里纠纷有关,按传统方式处理易激化矛盾,可能也不受法律保护,“普法星期二”就是为基层矛盾提供解决思路,提升居民法律意识,维护合法权益,预防法律纠纷,尤其保护老人孩子等群体。同时,面对面法律咨询可及时化解矛盾,促进社区和谐,推动法治社会建设。随着“普法星期二”活动成熟,还可以为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及时将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传递到基层,增加社区和社会的凝聚力。
来源: 桂林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