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到2035年,长沙市域常住人口规模将控制在1400万人以内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9:16:00    

近日,长沙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其中指出,到2035年,长沙市域常住人口规模严格控制在1400 万人以内,城镇化率达到90%。

依据规划,到2035年,长沙市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为1308.67平方千米,构建“一脉两屏六绿楔、一主两副多组团、一轴一带两走廊”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一主”:即长沙都市区;“两副”:即浏阳市、宁乡市2个副城;“多组团”:包括南部融城组团、坪塘含浦组团、梅溪湖组团、望城高星组团、金霞组团、星沙组团空港高铁组团、铜官丁字组团、金阳组团、金洲组团等城市组团。

一轴一带两走廊,则是依托湘江综合服务轴、长浏宁城镇发展带,构建湘江西岸科创走廊、湘江东岸先进制造业走廊,提升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等功能,打造重点城镇节点,促进区域协同和城乡统筹。

在“一主两副多组团”的基础上,到2035年,长沙拟形成“都市区—副城—中心镇—一般镇”的市域城镇体系。

同时,长沙将在市域规划形成长沙南站、长沙西站、长沙火车站和黄花机场站四大铁路客运主枢纽以及宁乡高铁站、浏阳高铁站、暮云站、长株潭站、麓谷站、湘江科学城站、长九高铁站、望城站、宁乡火车站等多个客运辅枢纽的基础上,利用既有铁路廊道提级以及新建城际铁路,打造城际铁路网,规划长岳城际、长衡城际等,形成1小时城际交通圈。

其实,早在2024年12月16日,国务院就批复了《长沙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长沙的城市性质为湖南省省会、长江中游地区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要求长沙充分发挥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中部现代服务业中心、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等核心功能,也强调要维护规划严肃性、权威性。目标愿景是努力将长沙建设成为“智造创新名城、幸福山水洲城”。

来源:新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