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2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17.1% 业内关注关税政策影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19:12:00    

近日,半导体行业协会 (SIA) 宣布,2025年2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549亿美元,较2024年2月的469亿美元增长17.1%,比2025年1月的565亿美元下降2.9%。月度销售额由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 (WSTS)编制 ,代表三个月的移动平均值。按收入计算,SIA代表了美国半导体行业的99%,以及近三分之二的非美国芯片公司。

SIA 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John Neuffer 表示:“尽管月度销售额略有下降,但2月份全球半导体行业月度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推动了强劲的同比增长。连续10个月同比增长超过17% ,其中美洲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近50%。”

从地区来看,美洲(48.4%)、亚太/所有其他地区(10.8%)、中国(5.6%)和日本(5.1%)的销售额同比上涨,但欧洲(-8.1%)的销售额下降。

据世界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预测,2025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971亿美元,相较于2024年的预期值,将实现11%的显著增长。

WSTS指出,这一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将来自于生成式AI服务的正式启动。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市场对用于AI学习和推理的高性能GPU等运算半导体的需求将持续上升。预计运算用半导体的增长率将达到17%,较之前6月的预测值上调了7个百分点。特别是在美洲地区,由于AI数据中心数量众多,销售额预计将增长15%,成为推动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

虽然业内此前预期乐观,但近期由美国掀起的关税战对行业发展趋势将产生何种影响,还有待观察。

民生证券在4月6日的报告中认为,美国的关税政策是其单方面割裂全世界的行为,中国对美关税反制将进一步加速半导体国产替代,坚定看好半导体自主可控,建议关注与美企对位较多、国产化率低的环节:模拟芯片、国产算力、半导体设备等。

信达证券则指出,特朗普“对等关税”短期加剧全球供应链不确定性,长期可能成为国内半导体产业升级的催化剂。

与此同时,国内多家半导体领域上市公司回应了美国关税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

例如,4月6日下午,半导体设计企业泰凌微发文称,目前公司中国内地之外的客户销售占比为约1/3,其中非美国的客户占了很大比重,同时,公司芯片产品中直接销售出口到美国本土的占比不到1%,对公司业绩直接影响极小。在交付模式方面,美国客户通常通过其指定的ODM厂商或加工厂下订单采购公司芯片,公司根据订单需求完成交付。公司目前的美国客户使用的ODM厂商和加工厂基本都在亚洲地区(包括中国、韩国、东南亚等)和墨西哥等地,所以公司芯片几乎不会直接出口至美国,而是由ODM厂商集成至终端产品(如智能家居设备、遥控器等)后,再销往美国和其它市场。

德明利近日表示,公司出口美国业务占整体营收比重极低,“对等关税”不会对公司经营造成重大不利影响,公司同时强调,将通过多元化布局和供应链优化降低潜在风险,未来将继续密切关注政策动向。

据了解,在国产替代浪潮下,德明利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性能存储主控芯片和多场景存储解决方案,逐步打破海外技术垄断,为国内算力存力发展、制造业智能化升级提供核心支持。

聚辰股份则认为,公司对美出口占比不及整体营收的1%,本次关税调整对公司的直接影响较小,对下游行业以及供应链的影响尚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