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以“三链融合”疏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堵点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11:52:00    

据证券日报从智慧交通到数字医疗,从低空经济到量子科技,在技术、项目、资本共振下,我国多地新兴产业集群蓬勃发展,勾勒出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阔图景。

去年底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启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

公众号“新材料行业研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月底,全国已形成国家级产业集群555个。其中,先进制造业集群8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66个,创新型产业集群109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300个。

如何激发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潜力,将规模优势转化为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劲势能,已成为当下各方的“必答题”。笔者认为,各方可以“链式创新”破局,通过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的“三链融合”,打通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任督二脉”。

其一,跨越“数字鸿沟”,构建协同网络。

目前,我国多个产业集群发展成效显现,而业内调研数据显示,约40%的产业集群仍深陷“要素扎堆难成链、企业扎堆难协同”的发展困境。部分产业集群中,“链主”的企业定位不清,信息共享平台也较为缺乏。部分新兴领域的核心中小企业仍未能融入创新网络 。

在这一背景下,产业集群需要将自身优势转化为创新协同势能。各地可结合当地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数智链主”企业,扩容创新网络,搭建开源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研发数据跨企业流动,从而缩短企业创新周期,形成可复制的产业集群协同样本。

其二,破解“转化断层”,补齐产业链短板。

笔者在对多地的走访中发现,部分产业集群中,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存在“转化断层”,高端研发人才占比不足,且存在“引不来、留不住”现象,折射出产学研协同机制的深层梗阻。

对此,各地产业集群应尽快补齐产业链短板,以联合创新提升关键领域技术自主率,并结合各地特点,构建“概念验证—中试—产业化孵化”体系,优化人才机制,加速实现跨区域、跨行业协同创新。

其三,加快“链式”升级,打造“创新矩阵”。

当前,我国多地产业集群正处于价值链升级过程中,需要迈过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等多重“坎”。笔者建议,各地可构建共生集群,以链主带动全链,实现“链式”优化升级,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鼓励集群内企业开展差异化竞争,形成特色品牌、规模效应以及更为强劲的全球竞争力;以创新支持政策激发产业集群的内生发展动力,进而实现价值链的跃迁。

在“由量向质”突围的关键阶段,只有构建“链式创新”生态系统,让产业集群升级为“创新矩阵”,方能促使其释放出更强劲的集群协同效应,进而带动我国产业攀升至全球价值链高端,从“制造大国”迈向“智造强国”。(贾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