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靖州:“新农人”田间地头传“绝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3 17:15:00    

怀化日报全媒体讯“专家,我移栽的杨梅苗叶片产生了大量的斑点,这是什么病?怎么治?”“这是杨梅褐斑病。”近日,在靖州甘棠镇鑫源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杨梅种植基地,本土杨梅专家杨传寿边讲解边指导当地梅农防治杨梅春季易发病。随着春耕生产的开始,在靖州的田间地头,“新农人”手把手、面对面为农户进行指导、培训交流的场景随处可见,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大亮点。

近年来,靖州立足党建,着力发展壮大乡土人才队伍,鼓励“有素养、有影响、有贡献、有效益、有创新”的优秀乡土人才带头发展特色产业。同时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振兴,积极为农民和“新农人”牵线搭桥,采取“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主体+农户”的推广服务模式,通过集中培训、技术咨询、观摩交流、田间地头实践演示等形式,让“新农人”上门为农民送技术,给农民做“家教”,手把手传授技术经验,切实帮助解决农民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加快先进适用技术入户到田。

“掌握了鱼与稻之间的比例与田间管理技术,稻谷与鱼产量就能创造出高产的行业奇迹。稻鱼口感也会出奇的好。去年我们打造的高山冷水稻和禾花鱼基地,就帮村集体和村民带来可观的效益。”该县“新农人”潘仕万对家庭发展的“稻+鱼”产业赞叹不已。

潘仕万是三锹乡地妙村“稻+鱼”生产大户,近年在当地海拔800米的芙蓉榜上复垦耕地80亩,择取山高、水冷的特点,播种“又香优龙丝苗”特种水稻品种,投放本地优质鱼苗,通过自己掌握的特色种养技术支持,每年鱼与稻两项可轻松实现10万元的收入。同时在潘仕万等“新农人”传、帮、带的跟进下,地妙村通过发展“稻+鱼”,为乡亲们开创一项迈向小康生活的科技产业。打造出了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共富的“新赛道”。去年地妙村的110亩“稻+鱼”产业,帮村集体实现了10.5万元收入,为村民创造了20多个就业岗位。

目前,通过“新农人”的传帮带,该县已培育出名优特色农产品村100多个,涌现三锹高山冷米、官团东魁、新厂马蹄、特种猪、鸵鸟、雕花蜜饯、木洞杨梅等100多家农产品,培育农民合作社617家,家庭农场332个,种养大户超500名。

(梁华 杨紫楠 金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