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里,我们每天都少不了走路,散步更是许多人日常放松身心的方式。可你有没有想过,这看似平常的散步,竟能透露出身体里隐藏的大秘密?一个人走路的时候,是否真能看出有没有血栓?身体里会不会已经潜伏着危险,而自己却浑然不知?作为一名在医院工作了几十年的医生,我见过太多血栓突然发作的患者,他们中大多数人在发病前其实早就出现过一些迹象,只是在日常生活里被忽视了。有时候,仅仅观察患者走路、散步时的表现,我就能大致判断出他们是不是该去做个检查了。血栓这东西,藏得深,发作起来又很凶猛,但并非完全没有预兆。那么,一个人在散步时出现哪些异常,可能意味着身体里已经出现了 “堵点” 呢?
走一小段就喘不过气
在公园的小道上,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有些人出门散步,没走几分钟,就开始大口喘气,胸闷气短,脚步也变得急促起来,甚至能明显感觉到心跳沉重,呼吸急促得如同拉风箱一般。他们往往会觉得是自己年纪大了,肺活量不如从前,或者是最近锻炼太少的缘故。但实际上,真正的原因很可能在肺部血管里,藏着一个静止不动的小血栓。
肺动脉可是全身最大的静脉回流出口之一,一旦有微小的血栓堵在那里,哪怕没有完全堵死,也足以让气体交换受到影响。情况轻的,会感觉呼吸费劲,就像有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掐住了喉咙;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出现缺氧发紫的症状,嘴唇、指甲都泛起不正常的青紫色。
曾经有一位从事文职工作的中年患者,他每次散步时,总感觉胸口像压着一块大石头,憋闷得难受。去体检,也没查出心脏有什么问题。后来做了肺动脉 CT,才发现有微栓塞。虽然问题不算严重,但对他的身体影响却很明显。研究发现,肺栓塞并不都是大面积、致命型的,很多时候是由一小块、一点点的血栓慢慢形成的。尤其是那些长期久坐、身体肥胖,或者静脉回流不畅的人群,血栓最容易从下肢或盆腔 “启程”,随着血流一路到达肺部。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没什么特别的症状,但当身体开始活动,一走起来,或者上个坡,身体对氧气的需求增加,血流速度加快,肺里的这点堵塞就开始 “捣乱”,阻碍氧气的正常交换。这个表现最为隐蔽,却也是最应该警惕的。特别是那些呼吸急促,却又查不出哮喘、心脏问题的老人,一定要高度怀疑是不是血栓在搞鬼。
腿一边重一边轻
走在路上,有的人会突然感觉腿不对劲,不是两条腿均匀地感到疲惫,而是有一边的腿特别沉重、特别紧绷。遇到这种情况,可别先入为主地认为是腰椎、坐骨神经出了问题。尤其是没有剧烈疼痛,只是单纯地感觉腿发沉、绷得慌,这时候最需要考虑的,就是深静脉血栓。
下肢的静脉系统就如同家里的排水管道,一旦某一段被堵住了,血液就无法顺利回流,压力就会在腿里堆积起来,慢慢地就会造成水肿,让人产生沉重感。这时候,越走路就越不舒服,每走一步,都觉得腿像绑着沙袋一样沉重,连走路的节奏都会变得不自然,一瘸一拐的。
有一位退休的车间工人,因为腿沉去医院做了神经和肌肉方面的检查,结果都显示正常。后来做彩超,才发现静脉深处有个小血栓。医生说,还好发现得早,不然这个小血栓迟早会发展成大血栓,到时候就麻烦了。研究也指出,深静脉血栓是造成肺栓塞最常见的来源之一。尤其是那些没有明显疼痛,但走路时明显感觉 “单腿沉重” 的情况,大多是早期血流回流受阻引起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不只是腿沉这么简单,整个下肢的血液循环都会变得紊乱。走路时间一长,沉重感会越来越明显,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轻微的肿胀,腿部皮肤的颜色也会发生改变。表面上可能看不出来什么,但实际上腿部的血管内部已经处于 “高压” 状态了。一旦出现这类信号,可别再想着靠 “锻炼改善”,而是应该尽快去做下肢静脉超声,排查一下是不是有小血栓藏在深处。
脚突然发冷、发白
在天气并不寒冷的日子里,有些人散步时却会突然感觉一只脚特别冷,甚至能发现脚背比另一只脚更白,摸上去发凉,活动起来也不灵活。这个表现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大多数人都以为是末梢循环差,或者是血管老化的缘故。其实,这种单侧异常的冷感,多半是动脉侧的血栓在背后 “搞破坏”。
与静脉堵塞导致血液流不回去不同,动脉一旦堵塞,就意味着血液根本无法输送到前端。这样一来,脚趾、脚背得不到充足的血液供应,自然就会发凉发白。情况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麻木、疼痛,走路时感觉脚背绷紧的症状。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位老年女性患者,每次走到小区门口,脚就会变得又白又冷。她一直以为是鞋子不合脚,没太在意。后来去医院检查,才发现是股动脉狭窄,还伴有血栓,差点就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间。
研究发现,外周动脉血栓常常是由血脂斑块破裂,或者血压波动引发的小血栓脱落造成的。一旦这些小血栓堵住了小动脉,就会导致供血区域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这时候脚发冷,可不是因为外界天气冷,而是因为身体内部的 “供血系统” 出现了问题,血液供应被 “切断” 了。特别是那些散步时脚发凉发麻,还以为是风大、走太久的老人,很容易延误病情。如果走路时一只脚明显比另一只脚冷得快,走久了没力气,颜色还发白,那就别再犹豫了,是时候去做个下肢动脉超声,看看是不是血管已经被堵住了。
小腿发紧、胀得发麻
有一种病症,叫做 “间歇性跛行”。简单来说,就是人一开始能正常走路,可走着走着,小腿就会越来越紧,越来越绷,越来越胀,甚至不得不停下来缓一缓。休息几分钟后,又能继续走,但走不了多久,同样的症状又会再次出现。这种走走停停的节奏,可不是因为人懒惰或者累了,而是因为动脉硬化性血栓已经把血管堵得差不多了。
这个时候,血管的供血量已经无法满足肌肉活动的需求,肌肉就像是在 “缺氧工作”。一旦缺氧,肌肉就会出现酸胀、发麻的感觉,让人不得不停下来休息。曾经有一位热爱晨练的大爷,他走路总是走十几分钟,就得站在原地歇一会儿,他还以为这是自己养成的 “习惯”。但去医院检查时发现,他的腘动脉已经严重狭窄,腿部动脉钙化,还合并有血栓。医生都说,还好他及时来检查了,要是再继续这么走下去,情况会更糟糕。
研究显示,间歇性跛行是外周动脉血栓最典型的表现之一。它的根源并不在肌肉本身,而是给肌肉提供 “动力” 的血管出了问题。肌肉就好比是一台机器,活动起来需要消耗能量,而血流就像是输送能量的 “管道”。当你开始走路,肌肉对能量的需求增加,结果血管却因为血栓堵塞,无法提供足够的血液,就像机器得不到足够的燃料,自然就会 “报错”,出现各种不适症状。等你停下来休息,肌肉对能量的需求降低,现有的血供勉强能够维持,所以又能继续走一会儿。但这并不是身体恢复正常了,而是在勉强维持。很多老人以为 “走几步歇一歇很正常”,其实这是身体在强行适应血栓带来的局部供血障碍。这种所谓的 “锻炼方式”,不但对身体没有帮助,反而可能会让血管的状况越来越差。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