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第二十一届上海国际车展上,车厂携手模型厂商打造智能座舱成为一大亮点。宝马、吉利、长安马自达等品牌官宣与模型厂商合作打造智能座舱,智能陪伴与交互也被多家车企频繁提起。多家云厂商也在此次车展中发布了新的车载底座方案或新合作进展。
AI大模型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全面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答题。今年智能体上车已成为各大车企的“秀场”,目前在智能座舱场景中,腾讯已将社交、娱乐等丰富的服务生态与智能体(Agent)等大模型能力深度结合,用户在驾驶过程中可发出语音指令点咖啡。斑马智行在车展上一口气发布了“1个System Agent +10个平台级应用Agents”,斑马智行首席产品官蔡明提到,智能体将重构车服务生态的商业价值、重塑汽车第三空间AI生态,开启万亿级市场。
车厂携手大模型厂商布局智能座舱
随着智能座舱概念的发展,用户对汽车座舱的需求从早期的普通座舱功能,变为更高阶的智能陪伴和交互,这也让大模型企业与车厂加码智能座舱方面的合作与布局。
本次车展上,吉利汽车集团发布了最新研发的智能座舱。该智能座舱携手阶跃星辰以大模型技术研发,基于阶跃星辰端到端语音大模型的底座能力,可为用户提供智能语音交互、方言对话、音乐生成等丰富有趣的互动体验。早在今年2月,阶跃星辰和吉利汽车集团向全球开发者开源了两款性能领先的多模态大模型。随后,吉利汽车集团、阶跃星辰和千里科技联合宣布,将进一步加强三方现有的技术合作伙伴关系,推动“AI+车”的深度融合,共启汽车全域智能新时代。
无独有偶,4月23日首款端侧模型量产车型——长安马自达战略级新能源车型MAZDA EZ-60 正式上市,据悉该车型由大模型厂商面壁智能携手长安马自达、TINNOVE 梧桐科技共同打造,标志着端侧大模型在汽车座舱领域的商业化落地快速迈入新阶段,助力TTi AI 座舱解决方案升级,打造了端侧智能交互体验标杆。
MAZDA EZ-60的量产也为行业提供了一条差异化技术路径,开启“端侧大脑”接管智能座舱浪潮,据悉,端侧模型具有离用户更近、反应更灵敏、数据隐私安全性更强、突破网络条件限制稳定性更好等优点,帮助用户对任务即时反应、进行分发和做出行动。同时,当前隐私安全的范式革命正在发生,对隐私安全的关注也被提上日程。
长安马自达MAZDA EZ-60。
宝马集团在本次车展上也携BMW、MINI、BMW Motorrad三大品牌超30款新车及多项首创技术亮相2025上海车展,并首次在华展示BMW新世代驾趣概念车带来的智能驾控技术、首创BMW新世代智能超感座舱和全新BMW新世代操作系统驱动的人机交互创新。据了解,BMW新世代车型由4个超级大脑驱动,负责4大核心用户功能,除BMW驾控超级大脑负责驾驶动态控制系统外,其余三个超级大脑将分别负责车载娱乐系统、驾驶辅助系统,以及车辆进入、空调与舒适体验等基础功能。
宝马展台将“巨幕影院”版的BMW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搬上舞台。
另外,宝马还宣布将与DeepSeek合作。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透露,今年内宝马将为多款中国在售新车接入DeepSeek功能,通过深度思考能力赋能以BMW智能个人助理为中心的人机交互体验。未来DeepSeek功能将应用于国产BMW新世代车型。
当AI从“能说话”进阶“会理解”,用户对智能交互的期待也已超越基础功能。基于此,本届上海车展上汽荣威与火山引擎基于豆包大模型达成深度合作意向。车展现场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与火山引擎汽车总经理杨立伟联合宣布,双方将推动AI模型上车、AI大数据全面赋能汽车,打造“更懂消费者”的荣威AI汽车,据悉未来该款AI汽车也会结合天气、性别、情绪语气等提供量身定制的主动服务与交互体验。
云厂商搭建底层智慧出行基建
与模型厂商不同,多家云厂商此次车展发布了新的车载底座方案或新的合作情况。
4月22日在智慧出行技术开放日上,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表示,高性能算力、精准数据闭环和快速迭代的AI模型是汽车智能化的三大底层要素,腾讯以云和图为基础推动“车云一体”战略,帮助车企打造高效、合规的数据闭环,助力构建覆盖车企驾驶研发、生产制造、用户服务全链路的智能化底座。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EO汤道生。
据悉,面向汽车产业,目前腾讯确定了“混元大模型+先进开源模型”的多模型策略,在AI基础能力层、AI开发与应用平台层、AI场景化应用层全面布局,保持汽车云服务市场领先优势。会上,腾讯发布面向汽车行业的全栈AI能力,并在AI Infra、AI Platform、AI Application等方面布局。
在AI Infra层,腾讯打造了国内最大规模的智能驾驶云专区,目前已在上海、河北怀来拓展了四个云专区,云专区之间,可以实现高效的跨区传输、能够灵活支持远程容灾,为智能驾驶的业务连续性提供基础支撑;在AI Platform层,基于云、图一体的优势,腾讯可为行业伙伴打造完整的智能驾驶数据闭环服务体系,覆盖数据采集、合规、训练、测试验证和量产全链路;同时腾讯采用开源开放的合作模式,为汽车企业提供数据采集和管理工具,动静态4D标注、云端预标注大模型和数据修订工具、基于多模态大模型的场景标签化和检索工具以及高并发云仿真工具等,覆盖了整个数据闭环链路。
当大模型上车成为行业共识,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意识到,简单把AI大模型或者智能体应用(Agent)接入车机并不能真正实现智能座舱体验的跨越式提升,生成式AI深度融入智能座舱需要体系化的革新。
在上海车展期间,为便利汽车适应大模型时代的技术来给用户提供服务,商汤绝影也发布了其行业首个专为车载AIOS(即AI系统)打造的AI内核“绝影千机”。
AIOS即一种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新型操作系统,它通过深度整合AI模型,从底层架构到交互逻辑全面重构传统操作系统。据了解,通过整合语言、多模态等AI大模型能力、类人记忆框架、原生智能体框架等创新技术,商汤旗下“绝影千机”AI内核,深度融入并重构传统车载操作系统,使智能汽车具备自主感知、动态学习、主动决策与实时优化的能力。
此外,本届车展上智能驾驶供应商及服务商卓驭科技也宣布接入通义大模型,并基于阿里云打造端到端世界模型。据悉,卓驭的端到端世界模型引入了强化学习和思维链推理技术,不仅将城市领航辅助的安全性提升一个层级,也支持千人千面驾驶风格、自然语言交互控制驾驶行为、复杂场景慢推理的智能化体验。同时卓驭还基于阿里云PAI平台打造了多种GPU融合的算力资源池,通过存储资源共享,其数据流动、数据管理等成本显著降低。目前卓驭已与一汽、大众汽车等9家车企达成合作,合作的超17款车型即将上市。
智能体重构车服务生态,开启万亿市场
AI大模型推动汽车产业智能化发展进入新阶段,全面智能化已成为汽车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答题。今年车展“智能体上车”也成为各大车企的亮点。
在腾讯智慧出行技术开放日上汤道生表示,目前在智能座舱场景中腾讯已将社交、娱乐等丰富的服务生态与智能体(Agent)等大模型能力深度结合到一起,进一步把智能座舱与日常生活融为一体。例如,用户在驾驶过程中只需要发出语音指令“点一杯大杯拿铁”,智能体就可以自动调起并帮助用户选择合口味、最近的咖啡,用户可以在驾驶的原路程中顺路取餐,整个过程不需要干预和人的触控操作。腾讯智慧出行副总裁钟学丹提到,目前在完善产品矩阵的基础上腾讯已打造了AI Agent+微信生态的智能服务闭环。AI Agent不但打破了“应用高墙”,让用户需求与服务更好匹配,还可以引导用户更好地使用产品。
斑马智行在此次车展上也一口气发布了“1个System Agent +10个平台级应用Agents”,包含用车控车、导航出行、亲子生活、本地生活、随行拍摄、通讯办公等10个方面,System Agent则将作为交互主入口,用户能通过自然语言即可调起10大Agent对应的场景化服务。斑马智行首席产品官蔡明提到,发布以上交互智能体除了关注对用户的服务以外,也关注AI Agent重构车服务生态的商业价值问题。他提到,以中国市场存量8000万智能车进行测算,外卖Agent全年可带来262亿元GMV,相当于星巴克中国全年7600家门店的营收。从量产上线外卖Agent、开启车上第一单开始,AI Agent或将重塑汽车第三空间AI生态,开启万亿级市场。
外资车企也开始发布针对中国用户的智能体产品。4月23日,宝马集团旗下的两大中国专属AI智能体“用车专家”和“出行伴侣”也在上海车展首秀,据悉“用车专家”和“出行伴侣”都基于阿里千亿参数大模型定制,这一布局将直指中国用户对智能语音、场景化服务的需求,补足传统豪华品牌在生态整合上的短板。
科大讯飞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也在此次车展上首次亮相。据科大讯飞介绍,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深度融合智能交互能力,可帮助客户快速打造智能体应用,构建差异化竞争力。目前,科大讯飞已基于智能体平台构建了赛事、影音、新闻、美食、出行等示范智能体。
在车展同期汽车智能化峰会上,大众旗下软件科技公司Cariad中国AI产品团队负责人张天龙透露,Cariad中国AI产品团队在2024年的智能座舱用户调研中发现,63%的车主反映智能座舱功能用不上或者不好用。他认为,在单AI Agent时代,语音助手、导航、娱乐系统各自为战、功能不互通、场景体验僵化。目前,Cariad推出了新的多AI Agent协同方案,该方案可以主动预测需求,使座舱在场景识别、协同服务、智能调整的能力都得到增强,预计用户与座舱的主动交互频次将提升200%。
采写:南都记者 林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