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弃我取
人弃我取是一个汉语成语,“人弃”指的是别人抛弃或舍弃的东西,“我取”则表示自己将其拾起来或选择。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选择和行为,即在别人忽视或放弃的事物中,发现并选择有价值的东西。联合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
《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经济活动频繁。在这个时期,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旨在加强统治和发展经济。李悝的改革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后来的商人提供了许多启示。白圭是战国初期的一位大富商,他善于观察时机变化,从李悝的改革措施中受到启发,提出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商理论。
白圭在观察市场时发现,商品的价格会随着季节、气候、产量等因素的变化而波动。他敏锐地意识到,如果能在商品价格低廉时大量买进,待价格上涨时再卖出,就能获得丰厚的利润。于是,他总结出了“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商法则。
丰年收粮,在粮食丰收的季节,农民手中的粮食大量上市,导致粮价下跌。这时,白圭就大量收购粮食,囤积起来。贱买贵卖,与此同时,由于不是收蚕丝和割漆的季节,市场上蚕丝和漆的存货减少,价格自然上涨。白圭就趁机将自己囤积的蚕丝和漆高价卖出。循环操作,到了蚕丝和漆的收获季节,这些商品的价格下跌,而粮食由于需求增加价格上涨。这时,白圭又买进蚕丝和漆,卖出之前囤积的粮食。
通过这种低买高卖的方式,白圭不仅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还成为了当时著名的富商。他的经商理念“人弃我取,人取我与”也被后人广为传颂。
人弃我取这个成语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来,这个成语的含义逐渐扩展,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抢热门的东西,而是选择别人忽视的、有潜力的领域或物品,从而获得独特的优势和利益。这也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眼光和智慧,即在众人皆弃之时看到其价值所在。
环保领域里,许多人认为废旧物品已无价值,但他却坚持“人弃我取”的原则,将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
近义词:
独具慧眼:形容眼光独到,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价值或机会。
另辟蹊径:比喻另创一种风格或方法,不走寻常路。
慧眼识珠:原指眼力好能识别珍珠,现多用来比喻有眼光,能识别并赏识真正有才能或价值的人或事物。
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
反义词:
随波逐流: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和主见,只是随着潮流走。
盲目跟风:指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盲目地跟随别人的行为或选择。
人云亦云: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别人的意见。
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也比喻窃取别人的语言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