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全球最大蟑螂养殖基地”的相关视频,在短视频平台火出了圈。这里养殖了约220亿只美洲大蠊,用于治疗溃疡、创伤等多种病症的“康复新液”的主要成分,就是美洲大蠊的提取物。网友们在感到头皮发麻的同时,也增长了知识:“怪不得感觉康复新液味道奇怪,原来我之前喝的都是‘蟑螂’啊”。美洲大蠊是怎样入药的?它们和普通“家养”的蟑螂有什么区别?4月18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探访。厂长文建国介绍说,美洲大蠊和普通蟑螂同属蜚蠊科,但美洲大蠊是蜚蠊科中唯一可以入药的,这些美洲大蠊都是无菌化养殖,大家不必“闻虫丧胆”。
220亿只“蟑螂”让网友头皮发麻
治疗溃疡药物原来“喝的是蟑螂”?
近日,“全球最大蟑螂养殖基地”在四川西昌市的视频,火上了热搜。在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厂房里,养殖着约220亿只美洲大蠊。这些美洲大蠊出生后吃奶粉,长大后吃营养餐,其提取物有着修复伤口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胃溃疡、口腔溃疡、烧伤烫伤等多种病症,是该公司产品康复新液的主要原材料。
美洲大蠊是“蟑螂”的一种,是蜚蠊科中体型最大的昆虫。看到视频中不计其数的“小强”爬来爬去,不少网友感到头皮发麻,纷纷感叹:“原来蟑螂还有这个效果”“怪不得感觉康复新液味道奇怪,原来我之前喝的都是蟑螂”“家里有很多蟑螂,快来帮忙解决”。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询问:美洲大蠊和普通“家养”的蟑螂有啥区别,蟑螂“如果直接吃,药效怎么样?”
此“蟑螂”非彼“蟑螂”
企业科普:同属一科但作用不同
“严格来说,其实我们是全球最大的美洲大蠊养殖基地。”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厂长文建国介绍说,美洲大蠊和居民家中常见的蟑螂同属蜚蠊科,但美洲大蠊却是蜚蠊科中唯一可以入药的。
“美洲大蠊和家里出现的蟑螂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日常在家中出没的蟑螂,很多是德国小蠊,它们是臭名昭著的害虫,是不能食用,也不能入药的。美洲大蠊体型更大,其头部还带有独特的白色蝶斑,可以很好地区别开。”文建国说。文建国说,美洲大蠊有着很强的断肢再生能力,如果把它们的腿或者触角剪掉,几天之内就能长出来。美洲大蠊一生可以经历七八次蜕皮,具备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所以成为康复新液中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现代医学发现,美洲大蠊含有多种元素,其提取物对于创面、烧伤和溃疡等创伤愈合,有着明显促进作用。为了更详细地科普美洲大蠊,好医生集团近年还编制了《中药美洲大蠊大全》《药用美洲大蠊基因成分研究》等丛书,让更多人可以深入了解美洲大蠊的作用。美洲大蠊如何制作成为药品的?一般都是选用成虫,经过清洗后烘干成为干燥虫体,检验合格后,再进行技术提取等流程。虽然其外观不令人喜欢,但其用药效果确实很好,大家不必“闻虫丧胆”。
好医生攀西药业二期数字化智能工厂自动化生产线
实探220亿只美洲大蠊的“家”
住星空房、喝奶粉,每天要吃28吨食物
美洲大蠊的生存环境究竟如何?走进美洲大蠊数字智能化养殖车间里,一开门,便可闻到一股特殊的味道。文建国说,这是美洲大蠊释放的信息素,对人体是无毒无害的。
隔着玻璃,在手电筒光照下,一批批成年的美洲大蠊住在由几块板子合成的养殖箱中,“这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芯片’,有特定的宽度和厚度。一个‘芯片’里面有6-8kg,每kg有2800只至3000只美洲大蠊。”文建国介绍说,目前,在二期美洲大蠊数字化智能养殖车间内约有150亿只美洲大蠊,加上一期基地养殖的70亿只,新、老基地养殖的美洲大蠊养殖总量已达220亿只。
头顶的小灯泡散发出微弱的灯光,模拟出了夜晚的星空。“美洲大蠊怕光,喜欢居住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所以它们住的都是‘星空房’。”文建国说,现在,美洲大蠊数字智能化养殖车间采用模拟生态环境养殖,可自动且精确地控制光线、温度、湿度、细菌数量等室内条件,实现无菌化养殖,以保障原料的安全性、稳定性和产量。
除了住得好,美洲大蠊吃得也不差。才出生的美洲大蠊幼虫呈白色,这个阶段需要喂奶粉,等长大一些后,就要吃上由奶粉、小麦、玉米、果蔬、微量元素等十几种食材混合制成的营养餐。据了解,这些美洲大蠊每天大约要吃掉28吨食物,生长和繁殖速度很快,从孵化到采收只要半年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