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
东汉铜豆
西汉书法家史游,在编写的儿童启蒙识字读物《急就篇》中,用老百姓只能吃“麦饭豆羹”,比喻生活的清苦。三国曹植用“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暗喻兄弟阋墙。汉代以“五谷”为主食,主流说法是稻、黍、稷、麦、菽,排名最末的菽,指的就是豆类食物。汉代《春秋考异邮》中云:“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这说明至少从西汉开始,一些典籍文章就将菽与豆互通。其实“豆”最早是一种上有盘、下有足的器物,来源于象形,用来盛装食物。“豆”字的下面部分,表示器物的高脚,上面部分代表这种器物的腹部。
这件东汉铜豆整体造型简洁而规整,具有典型的汉代青铜器端庄稳重风格。器身由豆盘、豆盖与高圈足组成,比例协调。豆盘微微外撇,线条流畅自然,给人一种舒展之感;豆盖顶部设有环形钮,既具实用性,方便拿取与开启,又增添了造型上的灵动性;高圈足则为器物提供了稳定支撑,使整体造型在视觉上更显挺拔。
你喜欢的早安文物,都在这里↓
摄影:邵小芮
编辑:谭笑 | 责编:杨霄 | 编审:李铁流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