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鱼眼·观察丨市民建言VS官方命名:广州地铁10号线站名如何平衡精准与文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19:35:00    

近日,广州市交通运输局就地铁10号线(西塱—广州大道中)车站命名征求公众意见,7个新命名车站引发广泛讨论。市民对一些以主干道命名的站点,如广州大道中站、工业大道南站、滨江东路站提出不同看法,认为应结合附近村落或具有历史文化的地名,让站名更具辨识度与文化内涵,这一提法的合理性值得探讨。

以广州大道中站(拟命名)为例,该站目前的命名虽体现了其位于广州大道中的地理位置,但有市民提出异议。从长度上看,广州大道中长达数公里 ,仅以“广州大道中”命名,对于不熟悉该区域的乘客来说,很难精准定位车站位置。按照《广州市地铁车站命名规则》第九条“一般不应超过四个字”的规定,“广州大道中”这五个字的站名也不太符合要求。

杨箕村牌坊

不少市民建议将广州大道中站改名为“杨箕东”,这一建议有着多方面的合理性。杨箕村作为广州“四大名乡”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保留有清代"扬箕北帝庙"(市级文保单位)村内7处不可移动文物宗祠建筑,本身就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文化教材。将地铁站命名为“杨箕东”,不仅能反映出该站与杨箕村的地理位置关系,还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当地的历史文化,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而且,该站点横跨越秀、天河两区,杨箕村与两个区都有紧密联系,“杨箕东”的命名能更准确地起到指向作用,方便乘客理解和识别。

记者近日来到10号线广州大道中一探究竟,根据《广州地铁10号线工程规划图》的方位,记者来到站点主体地点,这里位于广州大道中与中山一路交会处以北,地处杨箕村旧改范围东侧,如果以“杨箕东”命名可明确标注站点服务半径(1公里覆盖扬箕东社区、杨箕村等)。

建设中的广州大道东地铁站工程

对于工业大道南站和滨江东路站,市民也有类似看法。工业大道南沿线范围广,仅用“工业大道南”命名,难以突出车站的具体方位。若结合附近具有特色的村落或历史文化地标来命名,能使站名更具指向性。比如,若附近存在具有一定历史的村落,以村落名字命名,既能传承地域文化,又能让乘客快速知晓车站所在区域。在滨江东路站也是如此,滨江东路长达4公里,从珠江泳场向东延伸到广州塔。记者在实地采访中发现,地铁10号线站点位于滨江东路最西端珠江泳场边上,若取名“滨江东路”,确难起到精准的定位作用。珠江泳场作为一个具有半个多世纪历史的标志性公共场所,承载着几代广州市民的集体记忆,且地铁站点上盖规划有公交总站,以“珠江泳场”作为站名,不仅符合地铁命名优先考虑标志性场所的规则,还能更精准引导出行。

回顾广州地铁的命名历史,类似因站名不够精确,影响乘客出行体验并引发吐槽的情况并不少见 。比如广州地铁2号线的飞翔公园站,该站附近地块原本规划兴建公园及地下商业空间,但最终公园“难产”,使得飞翔公园地铁站名不副实。同样在2号线的白云公园站,周边并无白云公园,只有C、D出口处的广州市儿童公园 。在此居住十多年的林先生称,当地人知道这里的白云公园指的就是广州市儿童公园,只是地铁站名未改,不熟悉的人就会犯难。

这些站名不仅名不副实,不符合当地居民的集体记忆,还与《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中“以地名命名的台、站等名称应当与所在地的名称一致”的规定冲突。广东厚格律师事务所律师卢卫国指出,依据该条例第九条之规定,一些地铁车站名脱离实际,无法反映当地人文风情与特色,不利于城乡经济建设,命名部门应依法更名。

广州地铁公共观察员劳毅波认为,地铁站名是城市文化的“活化石”,更是市民集体记忆的坐标。目前广州地铁使用历史地名的站点仅占12%(如车陂、潭村),而东京、巴黎等城市地铁历史地名覆盖率超40%。如“杨箕东站”可填补天河区地铁文化命名的空白,与5号线“猎德站”、13号线“冼村站”形成文化脉络呼应,这样既符合"名地相符"的基本原则,又能彰显广州千年商都的历史底蕴。

也有专家认为,市民对于广州地铁10号线部分站点命名的热议,反映出大家对于地名文化传承和站名精准度的重视。在地铁站命名过程中,充分考量历史文化价值和地域特色,将有助于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方便市民出行,让地铁站名成为展示城市历史文化的一扇窗口。

文丨记者 彭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