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曲省级传承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省曲艺家协会主席梁玉嵘的“艺术根据地”落户佛山禅城。记者4月15日获悉,广东省文艺名家梁玉嵘艺术工作室揭牌仪式在佛山古镇文化展厅举行,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陈建华、广东省文联副主席林金洲、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卢立湃等嘉宾受邀出席。
活动现场,省曲协专职副主席宋枭楠宣读了中国曲艺家协会发来的贺信。信中说,梁玉嵘是德艺双馨粤曲演唱艺术家,在全国曲艺界享有盛誉,工作室在文化底蕴深厚的禅城区挂牌是广东文艺界的一件盛事,对促进佛山市和禅城区曲艺工作再上新台阶具有重大意义。粤语相声泰斗黄俊英则向梁玉嵘艺术工作室赠送了题词——“传承”。
梁玉嵘以“感恩、责任、前行”为关键词,对大家的支持表示感谢,她承诺工作室将立足“三个坚持”:坚持扎根基层,每年开展惠民演出及公益讲座;坚持守正创新,打造“听得见的非遗”数字传播工程;坚持薪火相传,助力禅城区祖庙街道曲艺传承及曲艺进校园事业。
梁玉嵘艺术工作室在禅城揭牌
链接艺术大师打造高品质艺术空间
以名家效应激活艺术传承
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一级演员、粤曲平喉“星腔”第四代传人梁玉嵘出生于佛山禅城,自小在粤剧团里长大。活动当天,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礼锋在致辞中表示,梁玉嵘艺术工作室的落户,是当代艺术家文化自觉与家乡情怀的最好诠释,将有力带动禅城曲艺事业发展和曲艺人才培养,为禅城区建设岭南广府文化中心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据悉,梁玉嵘艺术工作室将承载粤曲传承功能,定期举办“开放日”,市民可参与粤曲视听体验、聆听岭南文化背后的粤曲故事,实现“以用促保”的活态传承。另一方面,工作室的成立将进一步深化“名家引领+群众参与”的传承模式——工作室将开设公益课堂、青年演员孵化计划,并与本地私伙局合作,推动传统曲目创新改编。“粤曲的韵味在于根植传统,但必须拥抱时代。工作室将探索跨界融合,比如粤曲与数字光影、现代音乐的结合,吸引年轻观众。”梁玉嵘说。
梁玉嵘
据了解,梁玉嵘与佛山禅城渊源颇深。早在2009年,她就以校友身份受聘为佛山一小名誉校长,推动该校成立“曲艺培训基地”,大力推动粤曲进校园。如今,禅城已有8所市级曲艺粤剧特色学校,形成“小学打基础、中学强技艺、高校育专才”的梯队培养体系。
禅城区祖庙街道表示,接下来将抓住梁玉嵘艺术工作室成立的契机,开展“曲艺进校园”深化行动,做好佛山一小、东华里小学、蓓蕾幼儿园、鸿业小学等校园曲艺传承基地的工作;开展“曲艺大师+”多元矩阵的构建,帮扶有实力的民间私伙局团队开展活动;以工作室为阵地,加强与市、区曲艺家协会互动,构建人才共建培养机制体制,积极构建“文化传承+空间提质+民众共享”的文化生态圈。
粤语相声泰斗黄俊英向梁玉嵘艺术工作室赠送题词
向社会力量抛出“绣球”
公共配建文化空间“开花结果”
梁玉嵘艺术工作室选址在禅城区祖庙街道的一处公共配建文化活动站。其落地,离不开禅城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运营管理工作指引》发挥的引导作用。
这份指引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人才、资金、技术、项目等资源优势,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实现管理的专业化,提高公共文化管理的效率。记者了解到,禅城区已完成“尚书·文华”新型阅读空间、张槎街道儿童活动中心、佛山古镇新华悦读空间、佛山古镇艺术创作中心等多家社会力量参与建设运营的新型文化空间试点,有效融合了政府公共设施和社会资源,既发挥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又发挥社会力量的资源、专业和人才优势,极大地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禅城区指导下,区、街联动积极开展公共配建文化活动站活化利用,例如,祖庙街道先行先试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运营管理,整合辖区可用的公共配建文化活动站资源,举行招商推介会,主动向社会力量抛出“绣球”,诚邀运营商进驻运营。去年,祖庙街道成功打造集图书馆、非遗客厅、书店、慢阅读为一体的全国首家古镇里的新华悦读空间,以及集研究、创作、展览、文化交流与市民共享相统一的佛山古镇艺术创作中心。
梁玉嵘艺术工作室
禅城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祖庙街道党工委书记李仕亨表示,此次佛山古镇文化展厅引入梁玉嵘艺术工作室,是祖庙街道在盘活用好公共配建文化活动站的基础上,建设兼具人文高度、审美深度与社会参与广度的综合性文化活动空间的新尝试。接下来,岭南文化创新中心,佛山古镇曲艺粤剧发展中心、佛山古镇文化展厅等场所即将建成或焕新开放,更多的文化艺术将在公共配建文化空间中“开花结果”,有效激活公共配套设施的社会效益,持续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文、图|记者 黄松炜 通讯员 祖庙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