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开屏见“好”|81岁“树痴”无偿捐赠价值近百万红松:“只要能动就继续种”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07:33:00    

《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让普通老百姓上封面、上开屏、上首屏,用最突出的位置推介“身边的榜样”,讲述精彩山东故事。

“把这个树栽遍荣成,栽遍威海,栽遍山东,那是最理想的,我继续努力。”说话人是宋忠华,威海市荣成市虎山镇黄山王家村村民。81岁的他,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作“树痴”。

说起来,宋忠华对得起这个昵称。他将红松从东北带到荣成,花费20多年时间,研究红松的繁育和种植,并向社会无偿捐赠了价值近百万元的红松树。

1965年,宋忠华随母亲去往吉林临江生活,那是他第一次看到红松,高大挺拔的身姿一下子就印在了他的心里。

“我在东北住的地方,满山都是红松,我觉得这个树非常好,一个是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保持水土,最主要的是结的松子能供应美食,这个松子的营养价值高得很。”宋忠华回忆道。

从2004年起,回到家乡的宋忠华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育苗历程。他托朋友从吉林临江寄来了约14万粒红松种子,满心期待着它们在家乡生根发芽。

由于两地气温土壤条件差异大,红松树“水土不服”,第一年的成苗率仅有7%。面对这样的结果,宋忠华没有丝毫退缩。他买来大量专业书籍钻研学习,还四处向林业专家请教,终于摸索出一套自己的种植方法。

宋忠华选择在河边阴坡的土地种树,早晚用河沟里的水给树降地温。树苗慢慢大了以后,他就用草、麦秸和花生杆盖上,降地温保水。在宋忠华的一番尝试下,397棵树苗5年死了3棵,基本上可以算是100%的成活率

2013年,看着培育成功的红松茁壮成长,宋忠华有了新的想法:捐赠红松,让红松树长满家乡的每一寸土地。于是,他骑着摩托车基本跑遍了威海很多地区,如荣成、乳山、文登等,最远去过烟台招远,来回532公里,12年跑了超过10万公里

据宋忠华妻子王秀珍介绍,“当初家里人都不支持他,都觉得他这么大年纪,骑摩托车不安全,现在都支持他,(捐树)都挺有意义的。”

多年来,宋忠华累计无偿捐赠红松树4980棵,价值近百万元。他也先后荣获第五届荣成市道德模范、威海市道德模范、“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其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宋忠华用二十余载的坚守,谱写了一曲无私奉献的赞歌,他的精神激励着更多的人投身绿化事业,让这片土地更加充满绿色与生机。如今,宋忠华依然忙碌在树林间。

“只要能在我干动的情况下,我继续捐下去,继续种下去,我想着在保护环境方面,大家都行动起来。”宋忠华说。

(大众新闻记者 陶相银 编辑 刘宪伟 设计 吕文佳 实习生 孙凯歌 通讯员 李钟芸 毕春燕)

相关阅读:

开屏见“好”|为带乡亲致富,“口吃”村支书变身带货主播

开屏见“好”|最燃的风景!青岛大哥10年带动5万人捡拾垃圾超30吨

开屏见“好”|冒着车辆燃爆风险救出被困3人,山东大哥荣登“勇士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