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当前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喜讯!惠州两项目入选2024年度全省活化利用典型案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09:38:00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广东省文物保护基金会共同主办的2024年度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宣传推介会在广州举办。经评选,10个项目获评2024年度全省活化利用典型案例,我市2个项目入选,分别是:惠州府衙遗址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葛洪抱朴 问道罗浮”文物游径活化利用项目。

  据悉,省文旅厅指导的广东省文物古迹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宣传推介,代表了行业领域权威评估。自2020年以来,连续组织了6届,全省共有45个项目获此殊荣。我市经过近几年深入沉淀,在“三普点”数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均不占优的情况下,全力投入、统筹资源,打造标杆品牌,先后3个项目入选(2020年度东湖旅店活化利用项目入选),不断取得新突破。值得注意的是,我市也是唯一分别在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古遗址、文化遗产游径等3个领域取得突破的地市。

  惠州府衙项目将考古遗址与展览馆相结合

  惠州市中山公园(惠州府城遗址公园)所在区域历史上被称为梌山,是府城内海拔最高处,是惠州千年府衙核心区域及惠州城市的“原点”、惠州历史文化的“聚宝盆”。公元590年,隋朝在梌山设立循州总管府,与广州、桂州并立为岭南三大行政中枢之一。此后1300年,府衙巍然未徙,堪称中国城建史的“活化石”。2022年,在府城遗址公园考古发掘出大堂等建筑基址,实证了惠州府城1400年不偏移的中轴线与城市基因。2024年2月以最小扰动原则原址建成的“掀起历史一角”惠州府衙遗址展示馆,让夯土层中的历史“开口说话”,让市民“真切触摸惠州千年历史”,是全国范围内少有的将考古遗址与展览馆相结合的遗址创新活化利用场所。

惠州府衙遗址展示馆内景。惠州日报记者侯县军 摄

  中山公园(府城遗址公园)完成升级改造并对公众开放,广受关注和欢迎,开馆后迅速成为新晋“网红”景点,成为市民休闲聚集地、游客首选目的地。特别是“掀起历史一角”——惠州府衙遗址展示馆,历史文化意蕴深厚、设计展陈新颖,吸引远近游客打卡,得到业界、群众、各级部门的一致认可,也为推进古城更新相关事项提供了坚强信心。目前,该处已被列为广东省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

  按照市委、市政府“江湖一体”工作安排,我市开展新的考古调查勘探等工作,以府衙遗址区域为核心,拓展至府城城墙、梌山书院、惠州府学宫等相关区域,尽可能复原或恢复优化相关场景或建筑,使停留在纸面的府城文化变得可触可寻,深度擦亮府城文化品牌,打造近悦远来的城市会客厅,推动历史文化名城焕发新魅力,彰显“千年府城,岭南名郡”的精神底蕴。

  “罗浮项目”形成以葛洪和中医药文化为主题文化遗产游径

  “葛洪抱朴,罗浮不远山海之志”。罗浮山以葛洪文化为轴线,串联起冲虚古观、稚川丹灶、洗药池、摩崖石刻等古迹,形成了以葛洪和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文化遗产游径。

  同时,结合丰富的自然资源,以游径为依托设计了多种主题的研学课程,其中《青蒿素探究之旅》《邂逅中医大咖》等课程最富特色,青少年通过参观游览、聆听医者故事、动手进行青蒿素提取等课堂实践,在丰富的活动中加深了对中国传统医药的认识。

罗浮山景区。惠州日报记者卢泓宇 摄

  罗浮山景区以“月月有节”的活态传承,让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生活,清明艾文化传承葛洪“艾灸祛湿”智慧,罗浮修禊复原东晋文人雅集,书画名家在洗药池畔挥毫,太极大会在洞天福地演绎道家养生哲学。

  据悉,此次入选标志着岭南文化遗产活化进入“价值转化”新阶段,也为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提供了有益探索。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谭琳 通讯员王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