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全面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管好用好乡村能人,是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实现乡村振兴发展的关键一招。乡村能人既是产业发展的“领头雁”,也是文化传承的“守护者”和基层治理的“智囊团”。加强农村人才选育,是契合当前农村发展需求,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
构建能人选拔“立体网络”。新时代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对乡村“能人”素质提出新的要求,要立足乡村实际,围绕产业升级、基层治理、文化传承等方向,多渠道储备人才。党支部要通过乡贤联谊等传统渠道挖掘本村在外能人,积极引进资金项目,浙江某县通过“乡愁地图”精准对接300余名在外能人返乡,带动项目落地40余个。也要注重挖掘本村产业和资源优势,筑巢引凤,将有资金、有技术、有能力的创业者引进来,积极发展村级产业,把“活水”注入乡村。
打造能人成长“赋能矩阵”。育人如琢玉,乡村能人培养需跳出“课堂填鸭”模式,探索建立符合本土实际行之有效的培养体系。对本土产业带头人可积极对接高校和规模企业,开展多批次跟岗学习,既传技术更传理念,既学本事又见世面,不断带动农村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将发展党员指标向热心农村事业、优秀村干部和青年致富能手倾斜,着力培养35周岁以下、带富致富能力强的党员,从而带动引领广大乡土人才扎根基层、担当作为。
释放能人振兴“乘数效应”。让能人“留得住”“干得好”,需破除制度藩篱,相关部门在产业规划、审批、协调上要做好服务。村级合作社可主动让能人牵头、集体资源入股,探索适合本地的村级产业发展模式,避免千村一面,实现集体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增长。县级层面要积极落实农业人才引进政策,积极解决高水平人才的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问题,打通人才落地的最后一公里。要积极宣传成功的农业发展品牌和个人,强化人才的引领示范作用,使乡村的新产业新业态不断迸发。
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需要万千能人执笔共绘。选好“千里马”,育强“排头兵”,用活“实干家”,方能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当乡村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事业绽放的舞台,乡村振兴必将迎来满园春色。(阳谷县 李宗民)